他们扛过了疫情,却没能扛过这假期
疫情之后的五一小长假里,许多人走出家门,或是游玩或是外出。
有两则特别坏的消息发生在身边。
一家四口五命在宜川黄河边游玩时,消失在湍急浑浊河水中,至今杳无音讯。
还有西安南门外一起交通事故,疑似逃酒驾逆行撞车,致使过路的出租车驾驶员和乘客双双殒命,生命被定格在假期最后一天。
悲伤来自意外,可看完消息,感觉这两个意外都不应该发生。
一家四口坠入黄河事故中,当地职能部门和媒体介绍说,发生地点在壶口镇昝家山村黄河大桥下游约700米处,不在景区中。事发后,当地职能部门已经调集力量沿河搜索多次,但未果。其中一位落水者被证实怀孕,所以事故造成四人五命的失踪。
不在景区中就不需要买票,这是条件反射。不在景区中,也意味着此处岸边缺乏景区内特制的安全设施。对很多初来乍到的人,岸边危险远超经验判断。
城里晚归人对夜间查酒驾并不陌生,偶尔深夜在二环路上堵车,多知道前方有查酒驾的。看着车缓慢前移,倒感觉有些安全,不但是对自己、更是对执勤的警务人员,车速慢下来擒获嫌疑人就能更安全一些,否则有的人逃避检查东冲西突造成的破坏更严重。
不幸的是,这样的事就发生在假期最后一天的南门外。一辆疑似逃避酒驾检查的私家车,逆行撞上正常行驶的一辆吉利牌出租车。看彻底损坏的出租车体,车祸惨烈,司乘人员两人被困严重变形车内,最终罹难。
疫情影响,西安的哥收入也大幅降低,好不容易凌晨里拉了一个座儿。可就在这座城市里最著名的地标前,竟然被一个喝了酒的驾驶者将生命终止。飞来横祸是人为的,他逾越规则要博侥幸,却让两个挺过疫情的无辜生命戛然而止。
这两起安全事故还在调查中,最终调查结果公布才能确定事发当时的细节,以及谁在其中承担什么责任。
个人工作原因,曾近距离参与到非典、新冠疫情防控等工作中,也曾多次进入公众视野以外的生死现场。在经历过的一些事故中,绝大多数悲剧都是人为导致的, 一些看似边缘的、不相干的因素却加重了悲剧程度。
最糟糕的一次经历是山西岩后隧道特大事故,现场清理后的那个黄昏,开车通过空无一人的相邻对向隧道时,还能感觉到隧道内的热度,以及隧道间安全通道上方冲击过烧过的痕迹。空气里都是烧焦的怪味,令人作呕。
事故是人为导致的。装甲醇的罐车泄露,后车追尾引燃甲醇,进而导致隧道内其他车辆被引燃引爆。事故调查公布,造成40人死亡、12人受伤和42辆车烧毁。事发时堵车的单向两车道隧道,长800米,剧烈的爆炸和长时间燃烧,让一些人永远也没有被找到。事发后很多人被追责处理,晋济高速公路煤焦管理站也没有跑掉,他们在隧道出口跟前违规设置指挥岗加重了车辆拥堵。
那次事后现场经历,让自己每次行车过隧道时都汗毛竖起。
如果遇到隧道前堵车,那是无论如何都要靠边停车等待恢复正常,如果隧道内突然堵车,则要求车内所有乘客立即下车,沿隧道边通道快速离开隧道。
求生是本能,但避免意外却不一定是本能的一部分。
现在很多人乘坐网约车,走长线时曾遇到司机商量取消订单私下交易,因为他感觉平台提成就是他的损失。从来没有答应过,因为那个订单包含保险费用等。偶尔宽裕的时会格外先发个等额红包,做出妥协。
和家人去景区景点时,从来不去人迹罕至的小道,或是带路逃门票的路子。老人古语说得好,买的没有卖的精,拿个人智商挑战景区的经营套路,估计也就太极雷雷能够深信不疑。
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?没有人知道。但在安全上,避免意外一定是人生应有的态度。毕竟,在安全准则两边,很多时候就是生命阴阳两隔。
不要拿无知当个性,不要拿幸运当命运。
新冠疫情期间和朋友线上聊天,他问疫情之后会有什么样子的影响。参照非典疫情之后,说大概是人们的生活态度吧,或许会更敬畏安全更尊重生命,努力地活着更有公德。
早些天还见有朋友在朋友圈发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那句话: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,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。
看着好像也对,其实不对,毕竟社会是进步的,德国人说的不一定都对,也不一定适合我们。
这两起事故是悲剧,都对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。震惊于意外的同时,看到的人都应该吃一堑长一智。